蛋炒饭
又熬过一周的工作,上午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到了12点多,肚子终于开始抗议了,漫无目的的思绪凝聚出吃点什么的意愿。
冰箱里还剩一块小蛋糕,已经放了半个多月,看起来还能吃,想想还是算了。草草洗漱后,找到附近一家常去的拉面店,点了一份鸡蛋拉面,十块钱。其实这家拉面店的蛋炒饭更实惠点,同样十块钱,不过分量更多,更能垫肚子。但天冷的时候并不想吃蛋炒饭,这总会让我想起大学在南京实习的日子。
前几天合肥的气温骤降,白天还是春和日丽,黄昏的时候已是阴云密布,风雨交加 。2018年刚去南京实习的时候差不多也是这个天气,印象中天气总是阴沉沉的,常常冒着冷风淋着雨走在路上去处理问题。那时候工资低,花钱买任何东西都要精打细算。只身穿梭在冬天的南京,预算自知,冷暖自知。当时住在南京的晏公庙,那是公司的宿舍,五个人合住,一个月150,新人前三个月可以不用交房租钱和水电费。早上俩煎饼,两块钱,中午一菜一饭,十块钱,晚上蛋炒饭,七块钱,这样的话一天只要19块,一个月在三餐上的花销只需要570块钱,再花30块钱买水果补充维生素。实习是单休的,周日不用上班,早上的两块还能省掉。我当时负责的是南京理工大学的业务,有些老师混熟后,处理完问题会给点零食,大部分是苹果、香蕉、橘子啥的,所以有时候没必要买水果,殷勤点就能蹭到。
当时我的实习工资是2600,既没有恋爱需要花钱,家人也都健健康康,日用品大多也是从学校带过来的,没必要在饮食方面这么省。我想这习惯大概是高中时候养成的。高中那会住校,一星期就100块。三餐都在学校食堂吃,100块钱其实也足够了。高中那会儿喜欢看杂志,所以就尽可能省钱用来买杂志。如今实习想淘换台手机,唯一花销饮食再次挨刀。实习一个月,一顿省吃省用,剩下的钱买了第一台手机,是个Nokia。当时以为Nokia要在移动手机领域起死回生了,没想到后来退出国内市场,系统更新都没了。
换了手机后,按理说已经没必要省吃省用了,但有些习惯养成后就不好改了。早上路过早点摊,老板问要不要煎饼,嗯,两块钱的。中午倒是稍微奢侈点,偶尔会点个荤菜。晚上,老板看到我就问是不是要蛋炒饭。有时候下班迟 ,店里面已经没什么人了,老板会额外送份面汤和咸豆角。其实我不喜欢喝汤,但冬天的南京 冷到骨子里,喝口汤能暖和很多。
18年12月份的时候,我被调去负责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业务,每天多了坐地铁的五块钱花销(也可能是四块钱,具体忘了)。偏偏南师范的食堂外人可以扫码点餐,不像南理工必须要校园卡才能在食堂点餐,而且南师范食堂的饭菜特别好吃,每次去北区食堂都忍不住吃特别多。结果就是刚去南师范的一个月,三餐的花销就接近一千。细细盘算之后,痛斥自己不应该在口腹之欲花费这么多。去南师范的第二个月,除了午餐还是在南师范吃,晚餐又变回了蛋炒饭。
我当时以为我会在南京继续工作好几年,直到一个雨天,处理一个学生的问题比较晚,被学生埋怨了一顿。好不容易处理完后,地铁的末班车已经没了。南师范仙林校区地处偏远,快到郊区了。在地铁站外站了十几分钟都没等到出租车。昏黄的路灯映射出淅淅沥沥斜成线的小雨,我躲在一处狭窄的屋檐下,啃着一块包里放了几个星期的压缩饼干。想想同班同学的实习待遇,觉得自己特别差劲。在那个路灯下,我想明白了我只是个普通人,根本没有过人的天分,也没有付出过太多的努力,我只是路人甲,浑浑噩噩,世人皆醉我亦醉,也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其实也不是没想过,只是不愿意承认。曾经梦想屠龙的少年,如今混迹在市井间,血都凉了。
2019年结束实习后,从南京回到学校领取毕业证,正式告别学生生涯。从我五岁进村里的学前班开始,学了十七年,貌似并没有学成什么,也没有精明许多,蠢笨如既往。如今2023年,大学毕业已经近4年,中间新冠疫情三年。虽然已经转行,工资也涨了点,在工作中也学了些技能,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并不比四年前的我有太多进步,很多都是浅尝辄止,底层原理方面常常需要花费 大量时间才能勉强弄清大致的逻辑,大概这就是天赋匮乏吧。
我曾以为自己有天赋会出人头地,其实只是平凡庸俗。我曾以为我再也不会吃蛋炒饭,但为了节省开支还是隔三岔五地吃。蛋炒饭说不上多么美味,但实惠足够饱腹,正适合我这样的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