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读《复活》

heruos

列夫·托尔斯泰的这本《复活》在书柜放了很久了,印象中是大学时候在学校的一个打折书摊买的,但当时读了个开头就暂停了。当时觉得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为了女主人公马斯洛娃放弃优渥的贵族生活,实在有点"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狗血既视感。

如此名著,怎么会像我想的那样肤浅。涅赫柳多夫在为马斯洛娃四处奔走的过程中,发现以往自己从没注意到社会细节。贫民艰难困窘的生活,富人奢靡而又花天酒地,官吏自私自利的冷漠嘴脸……涅赫柳多夫拯救了自己和马斯洛娃的灵魂,谁来拯救这个社会呢?

45.5万字,500多页的篇幅,不可谓不长,可惜结尾还是觉得有点仓促,乃至莫名其妙。宗教的道德约束的确有一定作用,但似乎不足以解决那么多的社会矛盾。涅赫柳多夫在《新约》中找到了"宽恕"这一答案,其描述和孔子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异曲同工。世界各地的先贤在几千年前似乎都说过这种话,但为什么几千年来还是纷争不断。即便如今这个现代"文明"世界,也未必人人都能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统计局许副局长的何不食肉糜、周公子的"家族传承吾辈责"、北极鲶鱼的韭菜论……《复活》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写的,看来那些上层阶级也没什么变化。连法律都约束不住这些达官贵人,靠道德标准有用吗。

年初计划是多读经典名著,不要再看一些虚无缥缈的小说。而名著之所以经典,是因为里面的思想、价值观历久弥新。但让人痛苦的也是这个"历久弥新",因为读完后可能会发现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糟糕的问题还是存在,那些反省和体悟竟然还是如此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