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4 篇博文 含有标签「阅读」

查看所有标签

读《功利主义》

heruos

读一本哲学学术专著,感觉比读一本全篇公式的算法导论还难。篇幅虽短,只有80页,但感觉比一本新华字典还厚。一晃神跳了两三行,读起来就有点混乱了。

之所以看《功利主义》,是因为罗翔老师经常提到这本书。老实讲,简单看一遍没收获太多东西。几乎每一段话都要深度思索一遍,然后根据上下文的逻辑串起来再想一遍。看算法导论都没这么头昏脑胀过。

一开始准备摘抄点东西,读着读着发现很多句子单独摘出来会有点莫名其妙,想要逻辑通顺的话,几乎得把整段话摘抄出来,但我又实在懒得打字。。。只好直接在书上划线随记了。

读《复活》

heruos

列夫·托尔斯泰的这本《复活》在书柜放了很久了,印象中是大学时候在学校的一个打折书摊买的,但当时读了个开头就暂停了。当时觉得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为了女主人公马斯洛娃放弃优渥的贵族生活,实在有点"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狗血既视感。

如此名著,怎么会像我想的那样肤浅。涅赫柳多夫在为马斯洛娃四处奔走的过程中,发现以往自己从没注意到社会细节。贫民艰难困窘的生活,富人奢靡而又花天酒地,官吏自私自利的冷漠嘴脸……涅赫柳多夫拯救了自己和马斯洛娃的灵魂,谁来拯救这个社会呢?

45.5万字,500多页的篇幅,不可谓不长,可惜结尾还是觉得有点仓促,乃至莫名其妙。宗教的道德约束的确有一定作用,但似乎不足以解决那么多的社会矛盾。涅赫柳多夫在《新约》中找到了"宽恕"这一答案,其描述和孔子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异曲同工。世界各地的先贤在几千年前似乎都说过这种话,但为什么几千年来还是纷争不断。即便如今这个现代"文明"世界,也未必人人都能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统计局许副局长的何不食肉糜、周公子的"家族传承吾辈责"、北极鲶鱼的韭菜论……《复活》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写的,看来那些上层阶级也没什么变化。连法律都约束不住这些达官贵人,靠道德标准有用吗。

年初计划是多读经典名著,不要再看一些虚无缥缈的小说。而名著之所以经典,是因为里面的思想、价值观历久弥新。但让人痛苦的也是这个"历久弥新",因为读完后可能会发现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糟糕的问题还是存在,那些反省和体悟竟然还是如此有用。

读《堂吉诃德》

heruos

堂吉诃德读骑士小说读出了癔症,发疯了要外出寻险,希冀找回属于骑士的黄金年代。曾几何时,我也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看各种网文,整天幻想着怪力乱神。只是现实压力太大,早晨一醒来,还是得想法垫饱肚子。

年初订计划的时候没想到《堂吉诃德》的篇幅还挺长,上下卷加起来有一百多章。刚开始看的时候,实在觉得堂吉诃德的行径太过滑稽,像是在看一个精神病,颇为浪费时间。但既然计划已定,抽空读一读,大概花了一个月多点也就看完了。回过头来想想,《堂吉诃德》的行文还是非常流畅的,虽然篇幅长,但没什么啰嗦的地方,故事衔接都很连贯自然。一本好书大概就是这样,暂且不论什么意义,能表达通顺应该是对一本书的基本要求。

回归书籍内容,堂吉诃德本人除了在骑士方面颇为痴癫,大部分时候还是个不错的人。只是他所追寻的黄金骑士时代,已经为时代抛弃。他所追寻的骑士道,也不是什么良善之道,比如任性放走刑犯、要求桑乔为压根没见过的心上人受三千多鞭笞。继承传统,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结合现实社会,让传统道德更加完善。

不要再看快餐文学

heruos

花了很多时间看网文,经常通宵熬夜去看,看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看了那么多,也没记住什么,既没有记住啥有用的,也没有记住有意思的。阅读的当时可能是愉快轻松的,回过头看只觉得枯燥乏味。

如果要放松,不如直接躺下去,好好睡一会儿。